川辦發〔2017〕56號-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實施意見
各市(州)、縣(市、區)人民政府,省政府各部門、各直屬機構:
為貫徹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》(國辦發〔2016〕71號),落實《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推進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的指導意見》(川府發〔2016〕12號),特制定本實施意見。
一、總體要求
(一)指導思想。全面貫徹綠色發展理念,推動建造方式變革創新,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、鋼結構等建筑,不斷提高裝配式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例。堅持標準化設計、工廠化生產、裝配化施工、一體化裝修、信息化管理、智能化應用,激發市場活力,提高技術水平和工程質量,促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。
(二)基本原則。
政府引導、市場主導。加強政府政策引導和扶持作用,建立適合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市場機制。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整合市場資源、完善市場機制、激發市場活力、提高市場需求,充分發揮企業在市場中的主體地位。
完善體系,整體推進。加快建立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技術體系、標準體系、市場監管體系和評價認定體系。遵循新型城鎮化與城鄉一體化、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規律,在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進程中,實現裝配式建筑與成品住房、綠色節能建筑聯動發展。
示范引領、逐步推廣。支持成都、樂山、廣安、眉山、西昌五個試點市加快發展,逐步在地級城市規劃區內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。
(三)發展目標。
到2020年,全省基本形成適應發展裝配式建筑的市場機制和發展環境,在全省的房屋、橋梁、水利、鐵路、道路、綜合管廊、隧道、市政工程等建設中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。全省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30%,裝配率達到30%以上,其中五個試點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35%以上;新建住宅全裝修達到50%。
2025年,全省范圍推廣應用裝配式建造方式,建筑品質全面提升,節能減排、綠色發展成效明顯,創新能力大幅提升,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綜合實力的企業。裝配率達到50%以上的建筑,占新建建筑的40%;橋梁、鐵路、道路、綜合管廊、隧道、市政工程等建設中,除須現澆外全部采用預制裝配式。新建住宅全裝修達到70%。
二、重點任務
(四)積極培育市場主體。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和周邊地域發展情況,加快培育能夠集設計、生產、施工于一體的龍頭企業和產業鏈重點企業。調整產業布局,支持原有企業實施技術改造,增加產品種類,擴大生產能力,實施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和創新,實現技術和產品的升級換代。實施“引進”戰略,圍繞發展裝配式建筑上下游產業鏈招大引強,積極引進實力雄厚的集團企業和龍頭企業,開展投資和合作。發揮房地產開發企業集成作用,發展一批利用裝配式建筑開發建設的骨干企業,提升開發建設水平。發揮設計、生產和施工企業的推動作用。到2020年,全省培育5家(其中成都市3家)集設計、生產、施工于一體的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,逐步在地級城市規劃區內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的發展。鼓勵成立包括開發、科研、設計、部品生產、物流配送、施工、運營維護等在內的產業聯盟,向產業鏈上下游延伸,整合資源,實現融合互動發展。(責任單位:住房城鄉建設廳)
(五)擴大應用范圍。各地要制定推廣應用裝配式建筑發展年度計劃和中長期發展規劃。大力推廣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、鋼結構等建筑結構體系,政府投資項目要率先采用裝配式建筑,引導鼓勵社會投資項目提高裝配式建筑比例。根據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規劃要求,在建設用地規劃設計條件中明確一定比例的裝配式建筑,并逐年提高。(責任單位:省發展改革委、國土資源廳、住房城鄉建設廳,列首位的為牽頭單位,下同)
(六)完善標準體系。加快裝配式混凝土結構、鋼結構等地方標準和圖集的制定。結合我省現行標準體系和抗震設防、綠色節能等要求,編制印發裝配式建筑設計、部品部件生產、裝配式施工、裝飾裝修、質量檢驗、工程驗收和評價認定等地方標準和圖集。支持企業和團體編制標準,促進關鍵技術和成套技術研究成果轉化為標準規范。強化建筑材料標準、部品部件標準、工程標準之間的銜接。修訂裝配式建筑工程定額等計價依據,每月發布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市場價格信息,完善裝配式建筑防火抗震防災標準,研究建立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和方法,逐步建立覆蓋設計、生產、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體系。(責任單位:住房城鄉建設廳)
(七)建立工程質量和安全制度。建立裝配式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管制度,制定《裝配式建筑施工圖設計審查要點》
《裝配式混凝土建筑質量安全監管辦法》,明確建設、設計、生產、運輸、施工等環節的主要責任和監管措施。加強對裝配式建筑質量、安全、施工管理、監理等主要崗位人員和吊裝、運輸和部品部件安裝等特殊崗位人員的培訓考核。健全質量和安全責任體系,落實各方主體質量和安全責任。加強全過程監管,探索適合裝配式建筑特點的質量監管體系,建設和監理單位在合同中約定加強部品部件生產質量管控方式;施工企業要加強施工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和檢驗檢測,完善裝配施工質量保證體系;明確符合裝配式建筑特點的施工圖審查要求,以預制芯片等信息化手段為抓手,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制度。(責任單位: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經濟和信息化委、省質監局)
(八)加強信息化應用和管理。推廣通用化、模數化、標準化設計方式,積極應用BIM(建筑信息模型)技術,統籌建筑結構、機電設備、部品部件、裝配施工、裝飾裝修,推行裝配式建筑一體化集成設計。提高建筑領域各專業協同設計、生產及施工管理的能力,加強對裝配式建筑建設全過程的指導和管理。鼓勵設計、生產和施工單位與科研院所、高校等聯合開發裝配式建筑通用技術軟件,并組織有關技術骨干進行BIM技術培訓,提高從業人員的應用能力。(責任單位:住房城鄉建設廳、教育廳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)
(九)優化部品部件生產??茖W制定全省發展規劃,合理布局各地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基地,降低物流成本。加強廠房設施設備的規劃設計,最大限度提高使用效率。大力發展裝配式通用部品部件,促進專業化、標準化、規?;⑿畔⒒a,優化物流管理,合理組織配送。積極引導設備制造企業研發部品部件生產裝備機具,提高自動化和柔性加工技術水平。建立部品部件質量驗收機制,確保產品質量。(責任單位:省經濟和信息化委、住房城鄉建設廳)
(十)提升裝配施工水平。引導施工企業研發應用與裝配式施工相適應的部品部件吊裝、運輸與堆放、套筒灌漿、部品部件連接等施工技術,突破鋼結構住宅三板性能、節點連接、抗裂隔音、露梁露柱等共性關鍵難題。大力開展與裝配式施工相配套的裝備、機具的開發和應用,提高施工效率。鼓勵企業創新施工組織方式,加強施工動態管理,促進人、材、機相融合的施工管理模式。支持施工企業編制施工工法,提高裝配施工技能,實現技術工藝、組織管理、技能隊伍的轉變,打造一批具有較高裝配施工技術水平的骨干企業。(責任單位:住房城鄉建設廳)
(十一)實行集成化裝修。實行裝配式建筑裝飾裝修與主體結構、機電設備協同施工。積極推廣標準化、集成化、模塊化的裝飾裝修模式,促進整體廚衛、輕質隔墻等材料、產品和設備管線集成化技術的應用,提高裝配化裝飾裝修水平。倡導菜單式全裝修,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。(責任單位: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經濟和信息化委)
(十二)推廣綠色建材。提高綠色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。開發應用品質優良、節能環保、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,鼓勵綜合利用產業廢棄物生產砌塊、建筑板材和多功能復合一體化產品。推廣應用高性能節能門窗、夾心保溫復合墻體、疊合樓板、預制樓梯以及成品鋼筋,積極推進臨時建筑、道路硬化、工地臨時性設施等配套設施使用可裝配、可重復使用的建材和部品部件。(責任單位:省經濟和信息化委、住房城鄉建設廳)
(十三)積極推行工程總承包。裝配式建筑原則上應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,可按照技術復雜類工程項目招投標。政府投資工程應當率先采用工程總承包模式。要健全與裝配式建筑總承包相適應的發包承包、施工許可、分包管理、工程造價、質量安全監管、竣工驗收等制度,實現工程設計、部品部件生產、施工及采購的統一管理和深度融合,優化管理方式。支持大型設計、施工和部品部件生產企業通過調整組織架構、健全管理體系,向具有工程管理、設計、施工、生產、采購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轉型。(責任單位:省發展改革委、住房城鄉建設廳)
三、保障措施
(十四)加強組織領導。建立由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,省直有關部門參加的部門聯席會議制度,落實部門責任。各地因地制宜研究提出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目標任務,建立健全工作機制,提出具體措施,確保發展裝配式建筑各項工作落到實處。
(十五)強化政策支持。各市(州)結合住房城鄉建設廳等七部門聯合制發的《關于推進鋼結構應用與發展的實施意見》(川建發〔2016〕7號),制定配套的支持政策。鼓勵各地創新支持政策,特別是要結合節能減排、產業發展、科技創新、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,加大對裝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。在土地供應中,可將發展裝配式建筑的相關要求納入供地方案,并納入土地出讓合同,對土地出讓款可約定分期繳納。同時,在人居環境獎評選、生態園林城市評估、綠色建筑評價,以及魯班獎、國家優質工程獎、天府杯評選等工作中增加裝配式建筑方面的指標要求。(責任單位:省發展改革委、科技廳、財政廳、國土資源廳、環境保護廳、住房城鄉建設廳、省地稅局、省國稅局)
(十六)強化人才培養。加強裝配式建筑的人才隊伍建設。建筑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,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要利用資源優勢,改進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,加快培養裝配式建筑的管理人才、專業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隊伍,著重在產品開發、設計、生產、施工、質量安全管理等方面加大培養力度,為發展裝配式建筑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。(責任單位:住房城鄉建設廳、教育廳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)
(十七)加大宣傳力度。各地、各有關部門通過報刊、電視、網絡等媒體,綜合運用多種形式,大力宣傳發展裝配式建筑有關知識和社會經濟效益,提高社會認同度,營造各方共同關注、支持裝配式建筑發展的良好氛圍。
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
2017年6月13日